登录

2025年08月24日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振兴路上的“黄金梦”

发布单位:大佘太镇 发布人:张越 发布时间:2025-06-26 点击量:10

  “看这长势,今年玉米又要丰收啦!”站在郁郁葱葱的玉米田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三份子村种植户郑二军脸上洋溢着喜悦。阳光洒在翠绿的叶片上,预示着又一个金色的丰收季。

  地处北纬40°黄金种植带,年均日照超3000小时,西望“塞外明珠”乌梁素海,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成为内蒙古西部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玉米种植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显著的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造就了粒粒饱满、无霉变、品质上乘的“黄金籽”。

  金黄玉米,映照着大佘太人勤劳奋斗的底色。从70年代荣获国务院嘉奖,到90年代成为自治区西部首个产粮“亿斤镇”,再到新世纪获评全国重点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玉米作为支柱作物功不可没。2024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基地管理体系,大佘太镇再添“国字号”招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48.68万亩耕地,玉米种植超六成,“玉米强镇”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南苑村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示范区,自治区、市农牧部门的专家团队正紧张测产。经过严格的面积丈量、采穗、选穗、脱粒、称重,最终数据令人振奋:平均亩产1473.27公斤!刷新了自治区玉米单产最高纪录!这背后,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化“院地共建”,以示范园区为抓手,大力推广单产提升技术,持续挖掘玉米生产潜力的成果。

  走进镇上的农产品集散地内蒙古瑞禾农业有限公司厂房,工人们正加紧安装调试设备,为7月鲜食玉米加工项目投产做最后冲刺。未来,粒粒饱满的玉米将在这里经历挑选、剥皮、切穗、清洗、蒸煮、包装等工序,完成“华丽变身”,销往全国。从2024年建成的乌兰村玉米芯加工厂,到即将投产的鲜食玉米项目,大佘太镇党委、政府紧扣“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玉米“黄金产业链”不断升级。

  立足国家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战略,大佘太镇以“三链驱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品牌引领、三产融合”为核心,聚力打造内蒙古西部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示范高地。聚焦“山海之畔·多彩佘太”区域公共品牌,以红(辣椒)、黄(玉米)、绿(中药材)三色主导产业为支柱,集成加工、仓储、物流功能,正构建起“全链增值、全域协同”的产业闭环。

  如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的玉米田连天接壤,青纱帐铺展希望。蓬勃发展的玉米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扮靓了乡村新面貌。村民脸上洋溢的,是对丰收的笃定,更是对未来的信心。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色的产业振兴梦正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