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忙耕种 “麦”出稳粮第一步
春风拂过阡陌,走进大佘太镇什那干村千亩小麦种植基地,机声隆隆,人影绰绰,农机手们驾驶着装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小麦播种机来回穿梭播种、覆土、平整......伴随机械的规律轰鸣,颗颗麦种被均匀播入沃土,勾勒出科技耕作与农时节气相融合的春日画卷。
“以前播种,咱们生怕播行不直、接茬不准,每年播种时都在地里插上竹竿,作为直线参照物,两只眼睛一盯一天,现在想想都发愁。如今方便多了,只要设置好作业数据,就可以保证农机精准笔直作业,”作为老农机手,翟勇军见证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变更。
近年来,大佘太镇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科技助农相关政策扶持下抢抓春耕农时,大力发展春小麦、早瓜、籽瓜等播种早、生产周期短的作物,让特色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抓手。
“我们村租用了两台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小麦播机,能精准控制播种的行距、株距和深度,避免人工操作导致的误差,提高土地利用率,像我们村1000亩小麦的播种量,一周左右就能完成,效率更高了。”看到整齐划一的播种效果,什那干村书记杨来文对这项技术赞不绝口。
为圆满完成小麦播种任务、确保小麦播种质量,大佘太镇严把种植标准,结合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多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小麦整地施肥、滴灌铺设、“永良4号”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用工作,同时加大智能农机具社会化服务推广力度,实现春耕生产质效并重,目前全镇投入智能农机具170余台,让农户稳粮底气更足。如今,全镇2000亩小麦种植任务圆满完成。
“下一步,我们计划小麦收获后,充分利用各村土地资源和生长周期,开展燕麦草、蔓菁、葵花、白菜等经济效益二茬复种。通过“一地两用、一年两茬的耕作模式,实现“一茬保供给,一茬促增收”,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让闲置土地“再生金”。大佘太镇政府副镇长郝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