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机关工委党建研究课题荣获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机关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机关党的建设研究会对评选出的获奖课题成果进行通报表扬,市直机关工委的《党建领航 助推我市“六个行动”落地见效的实践探索》课题被评为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机关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党建领航 助推我市“六个行动”落地见效的实践探索
领航共建 争当项目攻坚先锋。聚焦市委“两个基地、四个集群”主攻方向,深入推进重大项目谋划攻坚行动,扎实开展“机关党建书记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项目党建工程”,在重大项目一线推行以“组织领航助推、党员领跑助效、人才领衔助力”为主要内容的“三领三助”工作机制,让组织、党员、人才等党建要素向项目一线聚焦聚力,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对“书记项目”实施台账管理,实时跟进、定期评估,以适当方式公开推进落实情况,推动机关党建保障中心工作落地落实。党组织书记带头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一线引领党员干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引入重大项目,开展“专班+项目”、“攻坚+挂帅”等先锋行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围着项目转、为了项目干”的良好氛围。贯通衔接“书记项目”和“揭榜领题”机制,市直机关拟定“书记项目”88项,开展全领域“揭榜挂帅”,169名干部申报“揭榜”,备案公布项目70个,通报表扬干部91名。全力攻克项目堵点,推行“项目管家”制服务,针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204项市级重大项目实际情况,市直机关党组织坚持提前介入、优化服务,帮扶协调办理项目前期相关手续,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开工。
领航共建 争当助企强链先锋。聚焦产业链党建工作,扎实开展“领航共建 争当助企强链先锋”活动。以“1+1+X”助企机制为依托,牵头组织35家市直单位与35家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围绕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3条重点产业链,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协同攻关,开展“链”上党员示范岗、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活动,构建“企业点单、部门接单”服务机制,坚持把产业链党建工作与助企行动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优化涉企审批、加快清还企业账款、提供助企金融服务、规范招投标和执法行为、深化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和“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等,定期分析企业发展难题,选派业务骨干、专家人才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科研攻关、技术支持等帮办代办服务,推动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做在链上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赋能发展。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192次,解决项目难题58个,受理企业诉求2242件,已办结2215件,实时办结率98.8%。
领航共建 争当就业惠民先锋。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依托“四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载体,扎实推动就业促进行动。以党建联建推动市直部门、街道社区、人力资源企业、用工单位四个层面协作,协助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开展在线诉调对接工作,通过“把脉问诊”与精准施策相结合,提供“一对一”法律法规宣传及劳动用工指导服务。成立87个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案件52436件,结案45487件,结案率86.75%,调解率31.54%;创建签订电子劳动合同5.6万份,服务企业(单位)700余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优化升级11个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构建“党建+就业”协同发展模式,市直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开展“政校企”携手助企促就业暨河套学院千名大学生访企拓岗、政协委员送岗位、组织优质企业走进培训课堂、“政策进社区”“就业服务下乡镇”“服务进企业”等形式多样的系列促就业专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24场次,共吸引4054家次企业提供62998个次岗位,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270人次,其中开展109期线上直播活动,播送29371个次岗位信息,观看量达40.8万人次。
领航共建 争当区域联动先锋。聚焦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围绕“京蒙协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自贸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深化拓展机关党建“横联纵领”工作模式,切实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力区域联动。与中直机关对口业务部门联建联创,加强与自治区直属机关对接联系,在京举办“党建引领 京蒙协同”巴彦淖尔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座谈交流”的多维学习模式,汲取首都党建智慧,探索党建与产业合作、人才交流、项目攻坚融合路径,将北京经验转化为巴彦淖尔发展动能。拓展与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社区、嘎查村的结对共建。组织市县林草、科技、河套学院等10个单位签订《市县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组建成立了绿美“几字弯”科创先锋队并授旗,将通过上下联动、联建共建,整合资源力量,在生态建设、项目攻关、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新突破。积极构建区域融合型、活动联办型、服务导向型党建联盟,通过党建引领推广理论共学、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作风共抓、深化改革共研、典型选树共培模式,上半年,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的92个项目实现到位资金119.3亿元,举办“民企进边疆·内蒙古行”活动,发布签约项目40个,签约金额517亿元。
领航共建 争当节水增效先锋。聚焦节水行动,扎实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全面推广总结公共机构节约用水工作典型案例,在全市节水增效工作中积蓄机关力量。印发了《关于转发自治区工信厅 水利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的通知》,2025年我市新创建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16户、节水型工业园区2个,创建数量位居全区第一。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引领协调各方的优势,扎实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市直机关700余个基层党组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推动节水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回用率,申报2025年中央预算内再生水利用项目7个,总投资额22926万元。农技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乡间地头,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办水务合作社模式,加强农村牧区用水管控。全市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6.3%。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改革,设立市县两级水权交易中心,完成1156.8万亩农业用水水价综合改革验收。有效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四进”节水宣传活动、举办了中小学生节水演讲与绘画比赛、以及节水主题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让网络“流量”成为助力节水行动的有效“增量”。
领航共建 争当文化铸魂先锋。聚焦推动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认真开展“爱家乡树形象先锋行”活动,以讲好一堂河套文化党课、挖掘一个文物背后的故事、提炼一句文旅宣传口号、创作一首巴彦淖尔原创歌曲、组织一次“渡·阴山”研学活动、开展一场“文化助企”活动、打造一个“书香机关”文化新空间、推出一系列文旅宣传美文或短视频、参加一次巴彦淖尔文旅讲解大赛、开展一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十个一”系列活动为实践载体,助力河套文化品牌创建。我市被评为“2025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文旅品牌推荐城市”。推动“渡·阴山”景区化运营,吸引全国约3万余辆车、7万余人在我市“渡阴山”,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连续报道,全网宣传曝光量达3亿次。开设《先锋说河套》微党课、设立“红色驿站”,组建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对来往游客,为旅客详细讲解沿途景点、地方特色文化,同时结合地域特色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普及民族政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