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前达门苏木基本情况简介
巴音前达门苏木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巴音前达门苏木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部110公里处,下辖9个嘎查、1个边防连队、2个边境派出所、2个卫生院、1个供电所、1个收费所。总人口1010户2975人(其中牧区人口为881户2638人),常住人口314户928人(抵边常住人口162户499人)。脱贫户43户96人,其中不享受政策29户69人,享受政策14户27人,监测户1户。辖区总面积6174平方公里(926万亩),边境线长 达87.54公里,草牧场面积896万亩(禁牧面积762.5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33.5万亩)。
二、资源禀赋
境内有川井风蚀地貌等自然风光,有汉代古长城、白垩纪恐龙化石保护区等。同时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硅石、萤石、石榴石含量最多。
三、主导产业
传统畜牧业是我苏木的主导产业。苏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了阿布日勒图养殖场和托驼所、乌力吉图产业园区、苏布日格托马所、巴音高勒饲草料基地、巴音呼热托驼所等重点项目。到2024年底,各嘎查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5个嘎查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阿布日勒图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全苏木共有9个嘎查党支部和1个机关党支部,共有268名党员,其中:女性95人,少数民族234人,35岁以下4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73人。苏木党委领导班子现有9人,其中:妇女干部1人,少数民族干部8人,35岁以下干部2人。
乌力吉图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乌力吉图嘎查西与苏布日格嘎查接壤,东与乌拉特中旗交接,坐标;北纬41°48?55"、东经107°33?58"。属丘陵地貌,荒漠草原。省道213横穿南边,国道242从东边穿过。
乌力吉图嘎查成立1961年,1975年设党支部。总草场总面积41.466万亩。草场承包到户面积37.5万亩。机动草场3.8万亩。宅基地34亩。交通运输面积671亩。公共服务用地26亩。为切实加强本嘎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指示精神,本嘎查实施区域禁牧措施。
乌力吉图嘎查共有三个乌素小组:乌力吉图乌素组、赛乌素组、东升庙组,每组配有三个牧民代表。嘎查草场承包到户64户。总人口264人,其中妇女142人。18岁以下43人,18-45岁100人,45-65岁90人,65岁以上31人。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下设党小组2个,乌力吉图党小组和东升庙党小组。党员构成:全嘎查党员20名,其中,35岁以下2名、女党员10名;党龄30年以上党员6名。两委干部:乌力吉图“两委”干部5名,其中支委3名、村委2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名;女性3名。驻村工作队2名,到村任职大学生1名。
三、村级荣誉
1996年被评为全区村民自治工作模范嘎查,1997、1998、1999、2001、2003、2012年被评为全旗先进党支部:2013年被评为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2016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党组织,?2017年旗级民主示范嘎村,2017年市级民主示范嘎查村。2018年巴彦淖尔市民主法治示范嘎查;2018年苏木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全旗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荣获旗“强党建、促振兴”比武争星暨全旗“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第三名;2020年苏木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嘎查;2021年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苏木庆祝建党100周年暨“比业绩、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活动第三名;2022年度苏木“强党建 促振兴”大比武活动第三名;2023年度苏木“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第三名。
四、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1、活畜交易区:对活畜进行集中买卖,促进出栏、提高活畜售卖价格。成为牧民交流学习养殖经验的平台,有利于畜牧业结构调整。
2、种畜培育饲养区:通过引进高质量适合本土品种,对现有牧户牲畜进行育种,提高个体质量,促进标准化发展、培育繁殖专业户、肉食羊专业户等促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全体牧户牲畜的质量,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实现草原畜牧业产量化、标准化。
3、超载托养区:对超载牲畜进行集中托养的模式,减少超载牲畜。
4、产业延伸区:依托专业合作社的现有设施及优势,对畜产品进行精细加工、销售。
通过园区各个功能区的作用对嘎查全社员的畜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结合草原奖补机制、模范自治区、绿色畜产品输出基地等的号召下,建立以提高牧户牲畜质量为主要抓手,努力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嘎查村。
5、经济组织:新成立经济组织,名为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乌力吉图嘎查集体经济联合社。认定成员107户243人。股份分为:人口股、承包股。人口股每人1股,承包股每人0.2股。总股份277.6股,其中人口股:244股,承包股:33.6股。
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
2011年,投资64万元新建嘎查活动场所一座,占地面积300平米,包括三间办公室,1会议室,1阅览室。配备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1套,并争取“草原书屋”配套书籍。配套图书4349册。文化活动场所1处,便民超市1处,卫生院1处。
苏布日格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苏布日格嘎查”系蒙古语,“苏布日格”意为“塔形”,因嘎查境内有山如塔形,故嘎查从山名。苏布日格嘎查东与乌力吉图嘎查接壤、南与乌拉特中旗和巴音高勒嘎查接壤、西与阿布日勒图嘎查接壤、北与哈拉图嘎查接壤。嘎查总面积47.5899万亩,总人口92户305人,其中蒙古族123人。草牧场承包到户81户,其中草畜平衡户37户,禁牧户44户。嘎查共划分2个网格,配备11名网格员。2024年,被巴音前达门苏木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嘎查共有22名党员,其中:女性8人,蒙古族13人,35岁以下党员3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4人、中专及高中学历7人、初中及小学11人。嘎查“两委”班子5人,后备力量3人,其中:妇女干部1人,蒙古族1人,学历结构:中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3人。党员中心户1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畜牧业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达到170万。2020年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建成了乌拉特后旗第一所“托马所”,现已建成600㎡饲草料储备库一处、300㎡挤奶车间一处、300㎡喂马凉棚一处,现有马匹35匹。正常运行后预计可增收集体经济20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
四、发展思路
通过“党建+项目+资源”项目的工作思路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蒙古马产业园区打造蒙古马养殖产业及马奶生产产业。托管100匹基础母马分为六组进行产奶。通过建立托马所示范带动更多牧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产业联动,不仅能够拉动养殖业,还能进一步提升商贸、运输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阿布日勒图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阿布日勒图嘎查东临巴音呼热嘎查、西接巴音满都呼嘎查、南临苏布日格嘎查、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17.64公里),交通便利。总面积125.1万亩,集体草场56.2万亩。嘎查草场承包到户97户,草畜平衡户12户,彻底禁牧户83户。总人口95户354人。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嘎查共有31名党员,其中:35岁以下党员7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9人、中专及高中3人、初中及小学19人。嘎查“两委”班子4人,后备力量2人,其中:妇女干部2人,蒙古族4人,35岁以下干部2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3人、中专及高中学历2人、初中1人。党员中心户1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2024年我嘎查托驼所和养殖场,4月接手托驼所,开始驯化挤奶骆驼、招聘挤奶工等前期准备工作,2024年7月与英格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收购生鲜乳合同,每月驼奶收入达到了20余万元。2024年挤奶母驼130峰左右,日产最高达到了700斤左右,现在养殖场工人达到了11名。2024年底嘎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2025年预计挤奶骆驼达到240峰左右。
四、特色亮点
“党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新起来”。积极探索“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力打造乡村产业新亮点。阿布日勒图嘎查党支部创新“五增五扶五带动”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牲畜承包、企业合作、草场经营、合作社发展和公益性项目五种增收方式,强化基础设施、医疗保障、教育扶持、脱贫户帮扶和应急救助五种帮扶措施,带动集体经济创收、牧民增收、成本节约、产业兴盛、民族团结五种社会效益。
五、发展思路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我嘎查是纯牧业边境嘎查,肩负着保护草原生态,守卫祖国北疆的神圣使命。嘎查“两委”在讨论和酝酿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时,始终坚持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按照旗委政府工作安排,积极推进区域禁牧试点工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实现牧民禁牧不减收。坚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牧区实际,规模适度,风险可控,便于实施的投资项目,在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擅长的领域入手(骆驼养殖经验丰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依托英格苏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涵盖大畜交易等业务),逐步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各方的发展思路。
建立“支部+合作社+牧户+企业”的合作经营模式,在支部的引领下,为牧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逐步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引导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实体,依法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引进项目资金,逐步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巴音高勒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巴音高勒嘎查位于巴音前达门苏木中心地带,南与潮格温都尔镇韩乌拉嘎查、西与巴音哈哨嘎查、北与阿布日勒图嘎查、东与苏布日格嘎查交界。总面积60.4万亩,总人口102户302人,其中常住户34户97人。草场承包到户102户,其中34户草畜平衡户,67户禁牧户,共划分3个网格,配备10名网格员。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嘎查共有28名党员,其中:女性6人,蒙古族22人,35岁以下党员3人。嘎查“两委”班子4人,后备力量3人。其中:妇女干部1人,蒙古族6人,35岁以下干部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党员中心户1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巴音高勒嘎查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8月31日,资产总额131.2万元,理事会4人,其中理事长;巴雅吉拉,成员,斯庆其木格,额尔登达来,阿都庆。监事会3人,其中监事长;斯庆其木格,成员;秦存良,张俊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为98户297人,每人一股,集体土地总面积602685亩,其中集体草场50978亩。2021年11月至12月,收益49600元。2022年1月至7月收益116088元。2023年6月至8月收益45360元。嘎查集体草场2020年补偿资金127445元。
四、特色亮点
文化活动丰富:举办那达慕大会,有赛马、赛驼、搏克、射箭等传统项目,还会举行歌咏比赛,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与蒙古马精神,丰富了牧民的文化生活。
党建工作突出:设立党员中心户,开展学习讨论、宣传教育等活动,解决党员集中难、活动难等问题。
牧业基础良好:作为边境牧业嘎查,拥有广袤的草原,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主要养殖戈壁红驼、二狼山白绒山羊等,为牧民带来稳定收入。
五、发展思路
巴音高勒嘎查2019年认定集体组织成员和成立合作社以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落脚点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建促脱贫,全面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实施“党建+项目+资源”,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嘎查将依托蒙古族特色民俗和独特的巴音高勒水库风景建成一个综合旅游区,通过养殖野生鱼、蒙古族特色餐饮等,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提供集住宿、餐饮、钓鱼于一体等休闲服务。我们还将在嘎查里新建“水培牧草”种植基地,水培的牧草可以直接作为牛羊的饲料,而且种植和生长不受季节的限制,预估日产牧草3—5吨,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水培牧草当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促进牲畜消化和育肥增重有明显提升作用,这个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我们嘎查牧民群众购买饲草料成本高,饲草料短缺的问题。
六、嘎查荣誉
1、2008年获得乌拉特后旗休牧工作先进单位
2、2016年获得巴音前达门苏木动物防疫考核验收先进单位
3、2020年获得巴音前达门苏木先进基层党组织
4、2021年获得巴音前达门苏木庆祝建党100周年暨“比业绩、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活动第一名
5、2021年获得巴音前达门苏木先进基层党组织
6、2021年获得巴音前达门苏木2021年度优秀妇女之家
7、2022年获得巴音前达门苏木“强党建 促振兴”大比武活动第一名
8、2024年获得乌拉特后旗书记大比武优秀奖
巴音呼热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巴音呼热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部沙丘地区,嘎查分三个乌素小组,南与哈拉图嘎查相邻、北与蒙古国相邻、东与巴音查干嘎查相邻、西与阿布日勒图嘎查相邻,边境线27公里,总面积为1263平方公里,总人口104户300人,其中蒙古族285人,满族1人。嘎查草牧场承包到户102户,其中草畜平衡户54户、彻底禁牧48户。嘎查共划分3个网格,配备14名网格员。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嘎查共有26名党员,其中:女性13人,蒙古族25人,35岁以下党员6人,大专及以上6人。嘎查“两委”班子5人,后备力量3人,其中:妇女干部2人,蒙古族8人,35岁以下干部5人,大专及以上7人。党员中心户1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种植梭梭和发展驼产业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一是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种植梭梭林1000亩,为后期嫁接肉苁蓉打好基础;二是与旗农牧局合作投资36万元,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驼奶站。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嘎查整体发展。2022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预计2023年嘎查集体经济可达到25万元。2024年7月巴音呼热嘎查于边境巴音满都呼和巴音查干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以嘎查集体经济为主题的内蒙古巴音贺礼有限公司,公司充分发挥牧区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组织职能,搭建发展壮大牧区产业平台建设正真的牧企利益联结机制,以家庭牧场联合经营嘎查集体经济合作社协作,嘎查集体资源共享,公司拓宽销售渠道的形式全力推动草原畜牧业兴旺发达,全面实现草原人民脱贫增收。
四、发展思路
一是依托驼奶站,大力发展驼产业;二是大力弘扬驼文化,进一步完善蒙古族驼球传承基地和蒙古族赛驼传承基地;三是以原有林地和新种植林地为基础,人工种植锁阳和肉苁蓉。
巴音哈哨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巴音哈哨嘎查”系蒙古语,“巴音”意为“富饶”,“哈哨”意为“山嘴”,因嘎查境内有一山口,故嘎查从山口名。东与巴音高勒嘎查、西与巴音满都呼嘎查,南与潮格温都尔镇哈日朝鲁嘎查、北与阿布日勒图嘎查相邻,距离苏木50公里。嘎查总面积89.95万亩,承包到户面积87.38万亩,联户承包面积2.5万亩,总人口111户309人,其中蒙古族227人,汉族82人。嘎查草场承包到户121户,其中草畜平衡户29户,彻底禁牧户92户。嘎查共划分4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嘎查共有29名党员,其中:女性14人,男性15人,蒙古族28人,35岁以下党员2人,大专及以上8人。嘎查“两委”班子5人,后备力量3人,其中:妇女干部4人,蒙古族干部8人,35岁以下干部2人,大专及以上6人。党员中心户1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巴音哈哨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于2019年8月成立,主要产业为畜牧业、梭梭接种肉苁蓉和白刺接种锁阳。
2022年在嘎查集体1219亩梭梭林新嫁接肉苁蓉,1--3年可产生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
2024年在嘎查集体1000亩白刺接种锁阳。1--3年可产生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四、特色亮点
巴音哈哨嘎查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于2018年底,主要以巴音哈哨嘎查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成。嘎查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由嘎查党支部书记那日苏担任,共有22名成员,其中党员占45%。服务队在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围绕苏木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践行服务方便群众的主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五、发展思路
壮大集体经济产业:持续加大对畜牧业、梭梭接种肉苁蓉和白刺接种锁阳产业的投入。对于肉苁蓉和锁阳种植,在其产生效益后,优化种植技术,提升产量与质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合理规划畜牧业养殖规模,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养殖品种,利用现代养殖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加强党员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结合、提升人员素质以及借助自身资源和文化特色探索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体验等多元化发展路径,来推动嘎查建设与经济发展。
巴音满都呼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巴音满都呼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正北部,距离苏木110公里处,西邻潮格温都尔镇巴音努如嘎查,南与哈日朝鲁嘎查相邻,北与蒙古国接壤,东与巴音哈哨、阿布日勒图嘎查相邻,边境线24公里。嘎查总面积1273.2273平方公里,1909841亩,承包到户面积:1542252.95亩。集体草场:216891.1亩,保护区林地131221.4亩,集体旗林地:19475.55亩。总人口102户264人,常住户39户130人,嘎查草蓄平衡户:25户,禁牧2.5元9户;禁牧户:66户。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嘎查共有24名党员,嘎查“两委”班子3人,后备力量3人。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人员有100户254人,成立巴音满都呼嘎查集体经济联合社(认定人员持有集体经济联合社股份、每人一股),2023年乌拉特后旗组织部为我嘎查投资125万元的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项目招标,由乌拉特后旗富疆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为巴音前达门苏木边境四个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每个嘎查用100万元购入77峰怀孕母驼及25万元的饲草料,发展集体经济收入。
四、特色亮点
巴音满都呼嘎查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资源,一是有闻名世界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基地,汉长城等古迹;二是有苁蓉、麻黄等稀有珍贵药材;三是有羚羊、野驴、红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五、发展思路
通过“党建+牧业+旅游”发展思路,组织党员,成立流动党员服务队,广泛宣传政策,带领牧民发展旅游业,制定区域性较强的特色旅游项目,加大“牧家乐”的建设,加强蒙元元素的手工品的制作来实现牧民增收增益。
巴音查干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巴音查干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角,离巴音前达门苏木行政区中心向北60公里处,距离331国道10公里,边境线18.9公里,是以牧业为主的边境嘎查。全嘎查占地面积为643.3(964959亩)平方公里,属于丘陵地貌,荒漠草原。嘎查有三个“乌素”组、83户、262人口,彻底禁牧户51户,草畜平衡户20户。党员27名,党员中心户3户,护边员12名,护林员4名。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全嘎查共有27名党员,35岁以下党员3人,大专以上6人。嘎查“两委”班子现有3人,35岁以下2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3人、中专学历1人,后备干部3人。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梭梭种植苁蓉接种产业。2022年投入910万元,种植梭梭6000亩,苁蓉接种7000亩,预计三年后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420万元。二是建立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投资71万元购买239只湖羊与金草原进行合作,每年收羔239只,收益为7万元。三是补贴性收益。每年国家公益林和集体草场补贴29万元。
四、特色亮点
根据牧区实际,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级组织力量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拓展边疆党建“五个一”服务内涵。
在边疆流动党校上:成立了以嘎查书记任校长的基层党校,让全体班子成员和包队干部都成为党校成员,随时随地为牧民开展面对面讲政策、讲技术的服务。
在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上:以“两委”成员带头,组织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让嘎查干部在服务牧民中展现风采。
在富民产业上:大力发展梭梭种植苁蓉接种产业,在壮大嘎查集体经济的同时,示范引导牧民充分利用手中的梭梭、沙地等资源,大力发展梭梭种植苁蓉接种产业,可带动周边40户牧民参与种植,按照每户200亩计算,户均可增收1.2万元。
在党员中心户上: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推进中,把党员中心户作为网格长,切实发挥服务联系周边群众作用,形成“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的三级工作网络。
在爱民固边直通车上:嘎查积极与旗邮政局协调,发挥邮递车的功能,结合牧民群众需求,开展了定时、定人、定点、定区、定车的“五定”服务。牧民的日常需求已可以得到基本满足。
五、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深化边疆党建“五个一”工程。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内涵。二是发展现代绿色种植业,适度扩大梭梭林、肉苁蓉、锁阳等种植面积。三是积极培育戈壁红驼、肉苁蓉等具有特色的优质畜牧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让优质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支撑和保障牧区现代化建设。四是通过产业发展,使牧民留在当地,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解决牧区当前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为稳边固边强边富边奠定坚实基础。
哈拉图嘎查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哈拉图嘎查”系蒙古语,“哈拉”意为“远方高处的目标”,因嘎查境内有座黑色的山头,远处就能看见,故名。哈拉图嘎查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各民族和谐共存的北部边疆嘎查。总面积593877亩,承包到户547675亩,集体草场46202亩,其中草畜平衡户17户,彻底禁牧户60户。共77户,总人口238人,户籍人口222人,其中蒙古族235人,汉族3人。
二、“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
嘎查“两委”班子4人:敖特根,塔娜,德力格尔,敖特根巴特尔
后备力量3人、大学生村官1人,其中:妇女干部3人,蒙古族8人,学历结构:本科以上1人、大专以上5人、初中学历2人。嘎查共有23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一名、女性10人、蒙古族22人、汉族1人,学历结构:本科以上1人、大专以上4人、初中及小学18人。党员中心户1户。
三、集体经济主导产业
畜牧业是我嘎查的主导产业,嘎查集体经济总量达到73万元。2019年民委、扶贫等上级单位扶持购买的11头母牛1头种牛经过四年的精心饲养已发展到22头,2023年以9.4万元全部售出,并将9.4万元购买112只基础母羊。金草原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2024年为提高集体经济收益加购62只基础母羊、9只羯子、共183只羊,金草原集体经济收入19万元,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万元,预计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突破往年集体经济为零的局面现集体经济壮大、社员增收的共赢目标。
四、嘎查荣誉
2011年7月被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2年3月被巴彦淖尔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评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社区;
2012年4月被中共巴音前达门苏木评为“服务企业先进集体”;
2012年6月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评为“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3年6月被中共巴音前达门苏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5年5月被中共巴音前达门苏木评为“先进集体”;
2021年7月被中共巴音前达门苏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2年6月在巴音前达门苏木“强党建 促振兴”大比武活动中荣获第二名。
五、产业发展情况
(一)拉电项目
通过实施队部通电工程,可以有效带动我沿线牧民的生活生产的发展,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加速牧区牧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梭梭林种植项目
种植梭梭林5000亩、围栏8500亩。梭梭的种植可以恢复荒漠植被,固定流沙,治理沙漠,改善土壤,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大面积种植梭梭对生态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保护沙漠天然植被、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土地沙漠化都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