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前达门苏木沙海淘“金” 实现“绿富同兴”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19 点击量:501

初夏的乌拉特戈壁草原乍暖还寒,但是生长在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的梭梭,枝头吐露新芽,挺拔屹立。这个时节也正是栽种梭梭的好时候,大量的机械在戈壁草原穿梭,工人们也热火朝天地将绿色希望播种在 “金色”土地上。

 

图片1.png


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有乌拉特后旗最大的天然梭梭林。为解决嘎查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急需修复等问题,巴音查干嘎查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梭梭林资源,整合项目资金,2022年投资910万元成功接种苁蓉7000亩,补植补种梭梭、恢复生态6000亩;2023年,继续补植补种梭梭5000亩。截至目前,巴音前达门苏木种植梭梭14000亩。

 

图片2.png


“梭梭是一种防风固沙,改善沙漠戈壁环境的优良树种,梭梭长大成林的周期为三年左右,随后就能开沟接种肉苁蓉,这种模式为荒漠地区的牧民致富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牧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巴音前达门苏木林草站站长李耀告诉记者。

 

图片3.png


据了解,巴音前达门苏木将继续规划种植梭梭20.2万亩、柠条5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进行人工修复,围封80万亩进行自然恢复。在推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中,巴音前达门苏木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目标,把沙漠生态劣势变为资源优势,依托梭梭等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因地制宜着力培育肉苁蓉等特色产业,实现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图片4.png


“巴音前达门苏木引导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和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治沙,积极推行牧民‘以工代赈’方式进行生态建设,预计三年后,梭梭嫁接肉苁蓉项目每亩将增收500-600元。”巴音前达门苏木党委书记刘晓峰告诉记者。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防沙治沙、与沙抗争到点沙成金、培育沙地林经济,一片片梭梭林成为阻挡风沙、保护边疆生态环境的新屏障,一株株肉苁蓉则逐渐让牧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真正实现治沙与致富同兴,让“生态红利”与“绿色福利”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