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各琦苏木特色产业基本情况简介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0 点击量:1360

一,基本情況

获各琦苏木距旗府所在地 85公里,边境线长34.034 公里,土地总面积8761.8 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1398.45万亩,共有大型打草场(菜体草库伦)3处12500 亩。苏木下辖了个嘎查(其中满都拉嘎查、前达门嘤查为抵边嘎查),共有户籍人口 904户2722 人,常住人口363户 873人,党员 241 人,草牧场承包户760户。现有牲窗存栏牛4700余头、马1300余匹、驴400余匹、路驼7800 余峰、羊55000 余只。

二,資源禀赋

获各琦苏木地域过问,地形多样。有黄羊、禁古野驴、狼、鹰等野生动物;校板、柠条、冬青、霸王、白刺等自然植物金、银、钥、铁、黄石、玛瑙、销云母、水品石等丰窗矿藏;玛塔湖、毕力其尔石林、巴音苦的庙、本巴国庙、宝日汉图等自然人文米观。苏木境内金业有西部铜业、双利铁矿、歐布拉格鋼矿、银基矿业、包头和泰矿业、富汇凤电、上海庙特高压等矿产在新能源类企业。

三、主导产业

高牧业是苏木主导产业,牧业年度牲高统计数为 69万头(只)。近年来,苏木以牧区现代化为日标,在林下经济及沙产业友展上发力。力求政变“靠天吃饭,的经济生产模式,减轻草原负担,恢复生态环境。当前苏木共建设有两处万亩苁蓉嫁按及来种基地,一处 300 亩人工梭梭种植、肉苁蓉嫁接及采种示范园区,一处沙葱、沙盖种植加工基地,一处水培牧草项目基地,并在牧民中推广种植技术。这些符合牧区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质萤、高效益項目正在逐步政变牧民收入结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推动获各琦苏木产业发辰走上新高度。

四、旅游资源禀赋

毕力其尔石林位于获各琦苏木北部7.5公里处的毕力其尔嘎查博日赫哈达石林、是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蚀而开成的天然景观。石貌造型优美,似人似物、如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画卷、颇具北方的壮美气势形态。有的像迎人的笑脸、有的像静卧的山羊、形态各异,棚如生。附近的大句子草原、风电景观、牧户风情、是草原风光与人文风情相结合的绝佳景点。巴音善岱庙、又名“脑门乌力吉图寺”,汉名“永觉寺”,藏语名“拉西却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获各琦苏木乌宝力格嘎查,原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重建后现为香巴噶举派寺院。

玛瑙湖位于获各琦苏木境内,经历了亿万年沧桑的文化积淀,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旗就开始对戈壁奇石进行开采和简单加工,孕育了以“小鸡出壳”为代表的众多奇石碧玉,从此掀开了奇石产业崭新的一页。作为戈壁奇石之乡,乌拉特后旗的戈壁奇石久负盛名,玛瑙湖还被称为“中国之谜”。“1+N”集镇化建设 力促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打造海力素集镇化,源于此地久远的历史地理沿革。解放初期海力素归乌拉特中旗管辖:1958年设立巴音温都尔公社;1960年8月划归杭锦后旗;1963年4月划归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时称海力素公委),改称人民公社;1964年与那仁宝力格公社合并,称那仁宝力格公社;1970年乌拉特后旗成立后划归本旗;1980年5月恢复巴音温都尔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苏木。历史演变,足见该地政治经济地位优势独特,也是后山地区交通商贸文化核心区域,服务牧民群众较为便利。

苏木按照全旗总体党建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站、动物检疫申报点、兽医站、公路养护站等现有阵地和毕力其尔嘎查产业项目等,集聚优势,打造集镇化建设,苏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实行分级分类、竞争创建,通过推动集镇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特色彰显、形成1个集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的“1+N”联动发展模式,提升海力素地区综合实力,把集镇打造成为服务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促进苏木经济、政治与服务功能向该地区集中,同步实施本巴图地区集镇化建设,实现以苏木带嘎查、苏木嘎查联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科技小院(水培牧草产业园)

毕力其尔嘎查支部领办合作社水培牧草项目是我苏木结合自身生态状况及先进地区生产方式,对牧区现代化发展的一次全新探索。该项目总投资 57万元、包含300平方米车间改造及水肥一体化牧草种植系统建设。

项目可以极大节约土地、水与人力资源,显著降低优质牧草生产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节省苏木牧民在草料购买及运输上的开销。本项目生产周期约为一周,可实现365天不间断生产。每日可出产饲草1.5-2吨,每吨生产成本600元,按照2021年市场价(2500元每吨)计算,日理想净利润2800-3800元。

沙葱种植加工产业园沙葱,学名蒙古韭,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沙地环境,是深受西北荒漠草原人民喜爱的特色食品。其花朵、叶片都能食用、地下根茎还能入药使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描述沙葱:“宽中下气,消食解肌,活血发汗,表风寒,涤宿滞。”

毕力其尔嘎查沙葱种植加工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4.5亩,已中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万元,待项目批复。每年可收割7茬,按照零售价5元/斤计算,种植成本每亩每年3000元,年纯收入预计39.15万元。项目可带动周边牧民参与沙葱种植,为每户牧民每年增收3万元(每户按照2亩计算)。沙葱加工(腌制)厂房即将交付使用,园区产出沙葱将由原料出售变为成品出售,产品附加值、效益将进一步提高,沙葱种植将成为苏木优势产业之一。300亩人工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及采种示范园该产业园是在原海力素植物园的基础上拓建而来。总占地面积300亩,建设年限为3年,设计梭梭种植2万株,苁蓉嫁接4万穴。苁蓉生长周期约为三年以上,采挖工作将于2026年开始。以10%成活率计算,年采收4000穴,每穴平均7斤,按当前市价计算,可实现年收益42万元,且收益将逐年递增。该项目建设标准高于获各琦苏木2万亩肉苁蓉种植及采种基地项目,是我苏木沙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两个万亩肉苁蓉基地

获各琦苏木2 万亩肉苁蓉嫁接项目总投资 1296万元(其中:苏木项目1001万元,灌溉设施费用100万元,民委项目165万元,林草局围栏项目30万元),包含满都拉大哈日扎嘎种植区1万亩(苏木项目),前达门嘎查玛瑙湖种植区1.14万亩(其中民委项目3200亩,苏木项目8200亩)。苁蓉种植方面,由于苁蓉生长周期约为三年,采挖工作将于2025年开始。按照每亩平均25株,每株嫁接2穴,成活率15%计算(玛瑙湖种植区平均密度每亩10株,大哈日扎嘎种植区每亩平均36株)每亩毛利润787.5元。扣除人工费用、灌溉费、日常维护费每亩600元,每亩净收入187.5元,总净利润每年40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