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对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为深入了解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按照政协2025年协商计划安排,5月22日,由政协副主席李君霞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河套香醋制作技艺非遗工坊、河套全鱼宴制作技艺非遗工坊、河套熏鱼制作技艺非遗工坊、补隆淖镇非遗特色村、西路二人台、河套烤馍、河套剪纸、河套烙画、葫芦雕刻、河套银饰制作技艺、掐丝彩釉画等非遗技艺展示点,与十余位非遗传承人座谈交流,为破解非遗保护传承难题探寻新路径。
本次调研围绕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系统性考察,全面掌握非遗现状,一溯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二看表现形式与技艺特点;三评非遗项目的濒危程度及文化价值;四询传承人现状,重点了解补贴激励机制及传承活动开展情况;五探社区与公众参与机制,了解非遗教育与传播情况。
在河套香醋制作工坊,传承人赵春现场演示“夏伏晒、冬捞冰”的古法酿制工艺,经过蒸、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熏醅增香,淋醋、熬醋等工艺酿造而成的古法手工老醋,具有色泽棕红、澄清透明,气味芳香浓郁、酸香味醇、熏香味浓的特点。在掐丝彩釉画传承人的家中,非遗传承人武洪彪为调研组展示了敦煌主题作品《飞天》,金丝勾勒的飘逸裙裾与矿物釉料呈现的渐变天色令调研组驻足称奇。他透露目前正在创作融合阴山岩画元素的系列作品,后续准备用在文旅宣传伴手礼上。在河套剪纸工作室,60多岁的传承人刘志梅展示了《华莱士丰收》系列作品,用精细的技艺将传统农耕符号转化为艺术语言。调研中发现,目前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普遍面临传承人才短缺、保护经费不足、市场化程度低等现实问题。部分传承人坦言:"每月靠手艺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农忙时还得下地干活。"
针对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也提出多项建议:一是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可以在华莱士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时设立非遗展销专区,销售传承人作品;二是创新传承机制,可以通过在老年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为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场所,推动非遗技艺在老年群体中传承。三是强化政策保障,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李君霞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保护和传承好非遗对于弘扬地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联合发力,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非遗项目,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关怀力度,可以组织相关非遗传承人到本地著名景点参观,让他们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更多有地域特色的产品。